頜骨內常有牙發育時期殘留的上皮組織,受炎癥、創傷等因素影響可成為囊腫的始基。老年人頜骨囊腫多為牙源性囊腫,包括根尖囊腫、含牙囊腫及角化囊腫。
1.根尖囊腫。牙齒由于齲壞發生牙髓炎或者外傷碰撞引起牙髓壞死,如長期得不到治療,牙的根尖周圍產生炎性肉芽組織,慢性炎癥的刺激,引起牙周膜內的上皮殘余增生,上皮團中央發生變性與液化,逐漸形成囊腫。
手術切除治療根尖囊腫。多數為口腔內切口,去除部分骨質后把囊腫完整刮除。病因牙如能保留,術前要作根管治療;如不能保留,術中要拔除病因牙。術后7~8天拆線。
2.含牙囊腫。牙齒發育過程中,在牙釉質形成后,退化的牙釉質上皮,與牙冠之間有液體滲出和蓄積則形成囊腫,并且囊腫內含有牙齒,所以叫含牙囊腫。發于下頜第三磨牙及上頜尖牙區,囊腫區口腔內常有缺牙。囊腫長大后引起頜骨膨大畸形,可摸到乒乓球樣感,穿刺抽吸出淡黃或草綠色囊液。
手術治療多在口腔內作切口,將囊腫及其所含牙齒完整刮除。
3.角化囊腫。角化囊腫來自于牙齒發育期頜骨內的牙板和牙板殘余,或來自于口腔黏膜基底細胞。牙板即牙齒形成時期在頜骨內呈板狀延伸部分,在牙齒形成后,牙板退化消失,如退化不全殘余細胞可發展成角化囊腫。
角化囊腫范圍小,未引起骨質大部破壞者,可保留骨質行囊腫徹底刮除。如病變范圍太大,或復發病例,應行截骨術。
年老體弱,不適合頜骨囊腫完全摘除術的患者,必要時可行囊腫部分切除,即“袋形開放手術”,可縮短手術時間。不足之處是,手術后換藥將剩余囊腫內充填的碘紡紗條替換,多次就診時間較長,空腔才能逐漸長平。